当前位置:农产品 农产品 > 现货分析 > 热点分析 > 正文

Mysteel解读:供需错配 玉米能否在11月继续冲高?

分享到:
评论

10月份玉米价格呈探底回升态势,尤其在下旬,各个市场玉米价格相继迎来强劲上涨。上涨的原因有很多,玉米进口节奏放缓,小麦价格上涨,湿玉米烘干成本上涨,运力偏紧以及运输成本上涨,都为当前的玉米上涨添了一把火。后续玉米价格还能冲多高?市场应该怎么看待目前的玉米价格呢?

在新粮大量上市的季节,玉米价格过高必会加剧后市风险。同时,目前DCE玉米主力期价又是牵着现货上涨,玉米是否会复制去年行情?现货市场必须高度警惕,理性参与现货交易,避免高价接盘的情况出现。

很多人忽略了玉米市场对自身供需的调节能力,同时也低估了政策对市场的调控力度。玉米进口量和国产谷物替代量实际上是一个变量,会根据价格和政策的变化而变化。笔者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提示:当前玉米市场需要考虑与其他替代谷物正常的价差关系,今年一定要关注各地小麦的价格和进口玉米的价格。

玉米供需错配,是农产品本身的固有属性。因为玉米是季节性农作物,每年新粮上市期,阶段性供大于求是必然的。去年因为过分看涨后市,全民囤粮说得有点夸张,贸易商建库热情空前高涨,导致本该有的新粮卖压,快速的转移到了中间渠道环节,结果收回来,卖不掉,下游不用高价玉米,渠道库存全年在高位。

往年有临储,每年的临储就是玉米价格的风向标。不只是临储收购,包括2016年临储收购取消后,2016--2020年的玉米拍卖。从去年新粮上市之后,这个风向标没了。对于众多的市场参与者,尤其是产区的中小贸易商而言,就好像“失去了一台长期依赖的计算机”,一下子人脑没跟上,更何况计算机有时也会出错。这就给资本市场提供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所以,要准确认识玉米本身的市场价值,根据这个价值,对照参考物(替代谷物),摆好属于玉米的位置。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价格的风向标。

根据目前,国内基本的情况来看,笔者认为,此轮玉米上涨的根本原因在于“供需资源错配”,目前是各地新粮上市期,由于国庆节前后产区多地迎来持续降雨,玉米收割进度推迟,以及部分地区遭受灾害减产,笔者也将新季玉米的产量调减了1000万吨,但对新季玉米产量的预估仍认为增产1000-1500万吨,只是主产区新粮大量上市期往后推迟了。大量粮源还在基层,等到农民集中卖粮期,供应压力还是很大。

进入11月份,一方面,政府调控下,运力紧张以及资源品供应偏紧的局面有望得到缓解。同时,目前小麦价格受政策调控的影响很大,(永远不要低估政府对市场的调控力度),小麦价格上涨空间有限。最主要基层新粮上量会逐渐增加,12月份以后会集中上市,阶段性供大于求的局面必然会出现,今年产区贸易商建库必然会更加谨慎。因此,市场没必要过分追高。在合适的价位建库,并且全年顺价销售才是市场合理的运行规律。


资讯编辑:谢晋江 021-26093069
资讯监督:龙雪云 021-26094522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