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产品 农产品 > 现货分析 > 热点分析 > 正文

我的农产品:今年817行业低迷,企业发展何去何从?

分享到:
评论

导语:2021年是行业接受挑战的一年,新冠疫情,产能过剩,活禽禁售,饲料禁抗,未来1-2年将供需失衡。

进入2021年以来,817行业一直不景气,孵化行业面临破产转型,养殖端亏损一季度之多,屠宰企业开工减半,库存压力巨大,企业面临被迫去产能阶段,终端市场持续疲软,终端出货滞销。今年整体低迷,原因究竟有哪些?企业未来该如何发展?请看下面的解析。

一、地区性环保严查

聊城朝城地区在山东省内环保垫底,三个月内间断性严查,主要问题是针对污水处理问题,处理站能量小,排污不畅。山东55%左右的屠宰场集中在朝城地区,环保问题导致开工减半,收鸡数量明显减少,所以大鸡滞销,导致目前供大于求,市场出现鸡多肉少的局面。

数据来源:我的农产品

二、产能扩建

2019年受非洲猪瘟的影响,肉禽飞上天,是817行业大发展,大盈利的一年,养殖户纷纷转型,小户网养转向现代化笼养,屠宰企业陆续扩产,更有新型加工厂相继投产,今年以20%-30%的速度扩张,导致今年产能过剩;然而2021年终端市场未见好转迹象,生猪价格低位盘整,麻鸡产能释放,加之疫情、台风、洪水等天气影响,产品流通受阻,供需严重失调。

二、消费观念的转变

长久以来,中国百姓禽肉消费习惯不易改变,中国几千年来形成农户养鸡,市民活杀鸡的习惯,尤其长三角及珠三角一带市民“活杀新鲜的才好吃,活杀看着杀才安全”的观念深入人心。然而,中国的防疫工作艰巨,为了城市的公共卫生安全,一定要广泛普及冷鲜鸡知识,使市民对冷鲜鸡的安全食用更加放心。既然家禽交易模式的变革不可逆转,消费、饮食习惯改变带来的不适则需要由更加追求食品安全的消费者自我调整。

三、替代品的影响

自2018年非洲猪瘟肆虐以来,全国各地生猪产能出现不同程度下降,经过一系列复养扩栏政策及措施的实施。2020年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3629万头,同比首次由负转正,比去年底增加549万头,已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81.2%;生猪存栏接近去年同期水平,达到3.4亿头,比去年底增加2929万头,存栏量相当于2017年年末的77%。生猪产能的恢复,使得猪肉重回居民餐桌,2019年之后鸡肉抢占猪肉的消费份额,也再度回归猪肉。近几年虽有引导居民的鸡肉消费观,但根深蒂固的猪肉消费仍占绝对主流,鸡肉消费得到重大打击。

三、经济复苏乏力

面对疫情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人们的预防性储蓄大幅上升,这是自发性的经济调节为。预防性储蓄的上升对应着消费开支的大幅下降,这一变化对消费复苏的影响相当显著,其影响程度甚至排在首位。普通人不敢放开了消费,疫情常态化防控导致餐饮消费增速放缓,进一步减少了鸡肉在餐饮消费的份额。

面对现状,企业后期该如何发展,是继续守株待兔还是优化布局?

首先,还是老生常谈的问题,把控产品质量,塑造品牌;其次,目前人工成本只增不减,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润,逐渐由设备代替人工,实现自动化、现代化;再者,为了行业长期稳定发展,将顺势出现行业联盟组织,用于行业有序,健康发展;最后,行业布局尽量从种鸡、孵化、养殖、屠宰、调理品加工一体化,从小规模逐渐向大规模递进。


资讯编辑:徐攀 0533-7026586
资讯监督:王涛 18953357515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