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产品 农产品 > 现货分析 > 热点分析 > 正文

我的农产品:全球通胀压力仍在 下半年大宗商品能否继续上行

分享到:
评论

从2020年到现在,从最初的上游原材料,粮食、矿石、原油、钢材、玻璃、水泥,再到芯片、手机,最后到咱们的生活用品,这些东西的价格都有所上涨。这也意味着,通胀的警钟逐步敲响。

不管是上游原材料,还是芯片,其上涨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由于国外的各种因素,而我国作为世界进口大国,国内的物价肯定也会受到影响,所以这个通胀也被称之为输入型通胀。

输入型通胀,就是指国外商品或者生产要素的上涨,进而引起国内物价的持续上涨。2021年以来,国际原油一直呈现上涨态势,原油的涨价导致了国内生产成本的上升,物价也随之上涨。但这种通胀并不是国内的政策影响,而是外部价格上涨所导致的,可以称之为输入型通胀。输入型通胀主要有这两个原因。

首先是疫情影响,目前看,咱们国家的疫情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国外就不一样了,上半年印度疫情迎来爆发期,每天新增数十万病例,且世卫专家还表示,实际感染人数可能比官方报告数字高出20-30倍。欧美的一些国家,像德国、美国患病人数一直没有下降的趋势;这也导致了部分地区生产不能得到恢复;大宗商品(原油、有色金属、农产品铁矿石煤炭等)的开采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其次是货币超发型通胀。疫情之下全球经济活动受到非常明显的影响,为了刺激经济市场的发展,美国等多个国家进行货币超发,对市场进行财政救助。在市场流通商品不变的情况下,额外印刷的货币推高了商品价格,造成通货膨胀。

尽管全球通货膨胀压力较大,但我国采取稳定的货币政策,2021年上半年“稳字当头”,主要强调通过政策稳定来巩固经济增长。积极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经济发展方面注重的是绿色转型和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6月28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第二季度例会。结合当前经济金融形势,货币政策的核心目标发生变化,“防风险”将成为下半年影响货币政策的重要主题。一是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带来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其收紧倾向将限制我国货币政策空间。二是监管对金融风险的重视程度提升,“防风险”通常需要合理适度的货币政策相配合。三是国内经济增速收敛,流动性趋向收紧。

根据国家给出的货币政策方向来看,下半年依然采取“稳字当头”的货币政策,一方面应对外部的风险,另一方面则促进国内经济的正常发展。那么大宗商品方面,受到外来影响冲击减弱,自身运行趋于正常,预计再次出现过去一年那样大幅冲高的局面,逐步平稳运行。


资讯编辑:李红超 0533-7026559
资讯监督:王涛 18953357515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