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我的钢铁 > 农产品 农产品 > 现货分析 > 热点分析 > 正文

Mysteel年终盘点:2023年玉米行业大事记

1月

1月7日,新华社报道,我国首次散船进口的巴西玉米抵达在广东麻涌港,首船巴西玉米自巴西桑托斯港装船,共计6.8万吨,由中粮集团进口。这是我国首次散船进口巴西玉米,标志着巴西玉米输华走廊正式打通。

1月23日,先正达集团首船进口巴西玉米顺利抵达广东东莞麻涌港。这艘名为“KEY FRONTIER”(译名:弗提尔)的货船满载先正达集团自营进口的6.8万吨优质巴西玉米,自2022年12月12日在巴西东部南圣弗朗西斯科港装载完毕,横穿大西洋,途经非洲好望角、穿越马六甲海峡,历时42天抵达中国。“弗提尔”顺利抵港,标志着先正达集团成为首批成功实现进口巴西玉米的中国企业之一

1月31日,下午6时,在多艘海巡艇的护航下,装载约5.12万吨巴西玉米的散货船“阿波罗”轮安全抵靠江阴港码头。这是进入长江的首艘巴西进口玉米运输船,该轮的顺利抵达也标志着我国从巴西进口玉米进入长江渠道完全打通,对我国玉米供应渠道更加多元化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巴西是世界第三大玉米生产国、第二大玉米出口国。2022年5月,我国海关总署与巴西农业部签署了《巴西玉米输华植物检疫要求议定书》(修订版),开启巴西玉米输华的大门。2022年11月,巴西玉米进口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此次畅通巴西进口渠道,对应对玉米市场供需环境变化、保障粮食供应链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月11日,商务部发布年度第1号和第2号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干玉米酒糟(DDGS)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和反补贴措施作出期终复审裁定。根据裁定,如果终止反倾销措施和反补贴措施,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干玉米酒糟的倾销和补贴可能继续或再度发生,对国内干玉米酒糟产业造成的损害可能继续或再度发生。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根据商务部的建议作出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干玉米酒糟继续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反倾销税率和反补贴税率分别为42.2%-53.7%和11.2%-12.0%,实施期限自2023年1月12日起5年。

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2023年我国粮食生产目标任务重点是“两稳两扩两提”,即稳面积、稳产量,扩大豆、扩油料,提单产、提自给率。要完成这些目标,必须抓早、抓实各项举措。对此,会议提出五方面要求:一是抓好小麦、油菜春季田管;二是尽快明确各地粮食和油料生产目标,确保春播面积落实,稳住大豆种植面积;三是扎实做好保障服务;四是落实最低收购价、生产者补贴等政策;五是加大对大豆种植支持力度,继续实施小麦“一喷三防”补助全覆盖,提早下拨病虫害防控资金,实施南方早稻集中育秧补助,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增产增收。 

2月

2月13日,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这是20世纪以来发布的第20个“一号文件”,文件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从政策方面来看,玉米种植面积首先受国家政策的指引,特别是中央一号文件的影响,从2021年的“两稳一增”到2022年的“两稳两扩”,具体说来就是,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2023年我国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的关键词,那就是“两稳两扩两提”,即稳面积、稳产量,扩大豆、扩油料,提单产、提自给率。

2023一号文件把提高单产水平放在重要的位置,文件把我国总的粮食生产的目标概括为:稳面积,攻单产,多增产。未来玉米产量的增加更多依赖种植技术的提高,我国玉米单产水平在世界主要生产国中处于中下水平,相对于美国11吨/公顷左右的水平,我国玉米单产水平仅有6.4吨/公顷左右,与美国玉米单产水平差距明显,未来我国玉米产量的增加更多的将依赖于单产水平的增加。

2月14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和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发布了《2022年全国饲料工业发展概况》。其中多项数据创历史新高。从饲料工业协会公布的官方数据我们可以看出,2005年我国饲料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十年后也就是2015年突破了2亿吨,时隔7年,总产量突破3亿吨,我国饲料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即使是非瘟后猪料下降的2019年,由于禽料尤其是肉禽料的补充,总体产量也保持了每年增长的态势。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30223.4万吨,比上年增长3.0%。

3月

3月23日,哈尔滨市政府公布支持俄粮回运项目实施细则:对哈尔滨市对俄投资境外种植企业回运大豆、小麦、稻谷、玉米及杂粮等,年度回运1000吨以上的,给予每吨50元补贴,5万元起付,每户最高补贴100万元。补贴对象为在哈尔滨市辖区内依法注册登记,进出口额列入哈尔滨市海关统计,在商务部业务系统统一平台注册备案并处于正常经营状态的在俄农业种植项目的境内主体。回运数量以企业提供的进口报关单数量总额为准。点评: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但我国却甚少自俄进口小麦。该政策的出台,对进一步开拓国际粮源,多元化进口渠道意义深远。

4月

4月11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回应称,近期,中澳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就大麦“双反”措施争端进行了友好协商,并达成共识,体现了互利合作精神。中方愿与澳方一道,继续本着对话协商合作精神,照顾彼此产业关切,妥善解决经贸争议,共同推动双边经贸关系行稳致远。

澳外长黄英贤11日表示,中国承诺在未来3个月内对澳输华大麦的关税措施进行“快速审查”。作为回应,澳大利亚在同期“暂时中止”其在WTO的申诉。2020年5月,因为裁定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存在倾销和补贴,中国政府对其征收超过80%的关税,为期5年。此后,澳上届政府将这一问题诉至WTO。不过,黄英贤11日表示,澳现政府“正在寻求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她强调双边谈判有助于澳大利亚大麦生产商更快地重返中国市场。

5月

5月4日13时,从南非出发的“赫拉”轮(英文名MV DARYA HEERA)载货5.43万吨饲料玉米顺利靠泊东莞港麻涌港区,标志着首船我国从南非进口的饲料玉米顺利到港。这是我国从南非进口的首轮饲料玉米,是我国与南非进一步深化经贸合作的新成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业合作开辟了互利共赢新空间。首轮南非玉米的顺利抵达入境,标志着两国农业合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南非生产的饲料级黄玉米,水分低、杂质低,品质优良,是全球高品质饲料玉米的重要来源。中粮集团密切跟踪国际和南非玉米市场形势,积极与南非政府部门沟通,成功推动南非饲料级黄玉米的散船进口。

5月10日,克里姆林宫 表示,将通过“俄中新粮食陆路走廊”增加向中国的粮食出口。据塔斯社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指示内阁和央行在10月1日之前就此制定一项政府间协议。在关税、配额和物流等问题解决后,中国将从俄罗斯进口更多小麦和大麦,以减少对从西方国家进口粮食的依赖。

新的粮食走廊可能为中国带来多重好处,尤其是在粮食安全方面。首先,这条走廊有助于中国的农产品进口多样化战略,在国内气候冲击和同美国等主要粮食供应国关系紧张的背景下,这一战略变得至关重要。其次,这条走廊可以吸引中国对俄罗斯远东地区进行更多农业投资。尽管存在农业合作园和自由贸易区等联合计划,但农业运输基础设施问题和监管障碍让中国很难对俄罗斯农业进行投资。然而,粮食走廊缩短运输时间的前景预计会吸引中国对俄罗斯进行更多投资,特别是在远东地区。第三,走廊可以帮助中国避开可能影响国内和国际粮食供应和价格的潜在瓶颈。在推动加强自给自足的背景下,北京将马六甲海峡等咽喉要道视为一个关键问题。

中俄农产品贸易有着巨大潜力。中国增加对俄罗斯农产品和化肥的进口可能导致澳大利亚和美国等主要农产品出口国对俄罗斯失去优势。此外,新粮食走廊不仅可以让更多俄罗斯小麦和其他农产品进入中国,同时也会通过中国进入其他亚洲市场。

这条粮食走廊为中国提供了加强农产品贸易、保障粮食安全和进一步多样化供应路线的机会,同时减少了全球贸易中与瓶颈有关的风险。

6月

6月1日起,海关总署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正式批复同意吉林省进一步扩大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业务范围。在原有吉林省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业务范围的基础上,增加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海参崴港)为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中转口岸,浙江省舟山甬舟集装箱码头和嘉兴乍浦港2个港口为内贸货物跨境运输入境口岸。这一举措,将大大缓解东北地区物资运输的瓶颈问题,提高物资的流通效率,推动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提升区域内贸易的便利性,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6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这是该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粮食事关国计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

草案共11章69条,包括总则、耕地保护、粮食生产、粮食储备、粮食流通、粮食加工、粮食应急、粮食节约、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目前,草案全文向社会公布并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3年7月27日。

7月

7月18日,俄罗斯外交部针对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发表声明称,该协议将中止。俄外交部指出,俄方反对继续延长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17日已将该决定正式通知土耳其、乌克兰和联合国秘书处。俄罗斯将停止对黑海粮食走廊的航行安全保障,关闭黑海西北海域的海上人道走廊,位于伊斯坦布尔的黑海粮食外运联合协调中心将解散。同日稍早时,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说,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事实上已经中止。但如果协议中与俄罗斯相关的部分能够被履行,俄方将立即恢复执行该协议。

俄罗斯和乌克兰2022年7月22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就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问题分别与土耳其和联合国签署相关协议,协议有效期为120天。协议于去年11月、今年3月和5月多次延长,并于7月17日到期。

8月

8月2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保护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维护粮食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强粮食流通领域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保障国家粮食质量安全。

《办法》自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包括总则、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粮食质量安全管理、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粮食质量安全事故处置、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8章,共50条。《办法》明确,粮食经营者对粮食质量安全承担主体责任。从事粮食经营活动,应当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标准,严格遵守粮食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质量安全管理责任,认真落实反食品浪费、粮食节约等有关规定和要求,严禁多扣水杂、压级压价、以陈顶新、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行为。《办法》要求,粮食收购者、粮食储存企业使用仓储设施设备应当符合粮食储存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以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收购、储存场所应当保持整洁,并按规定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安全距离。

9月

9月20日至21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召开了全国秋粮收购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今年秋粮收购工作,要求各地结合当地实际,细化实化政策举措,提前做好仓容、资金准备,确保及时把种粮农民“好收成”变成“好收入”。

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收购调度显示,截至目前,主产区收购夏粮6300多万吨。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小麦超过5700万吨,早籼稻超过600万吨,收购量较去年均有所增加。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秋粮商品粮和收购量仍将保持较高水平,预计旺季收购量大体在2亿吨左右。

10月

10月17日,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发布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目录,其中转基因玉米品种37个、转基因大豆14个。这是继2022年 6月出台《国家级转基因大豆、玉米审定标准(试行)》后首次转基因品种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本次品种审定中,共有9个性状的51个转基因品种初审通过。初审通过的37个玉米转基因品种中,共有来自4家公司的7个性状获得转化,其中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3个,合计转化品种22个;杭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隆平高科持股23.2%)1个,合计转化品种9个;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2个,合计转化品种2个;北京粮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个,合计转化品种4个。

市场人士认为,前我国转基因技术虽较国外仍有一定差距,但增产增利效果仍然明显,预期转基因商业化种植落地后,我国转基因品种渗透率将循序渐进,稳步提升。据农业农村部数据,在转基因作物尚未商业化应用的1995年,美国玉米、大豆平均每亩单产分别为475公斤和158公斤,2022年美国转基因玉米、大豆种植面积超过90%,平均单产已分别达到725公斤和222公斤。假设玉米种子亩均费用为100元/亩。在中性预期下认为我国北方春播玉米区1.9亿亩放开转基因,其他玉米产区开放比例为50%,由此推算我国玉米转基因种子的市场空间超过400亿元。

10月20日,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二次审议,草案二审稿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投入机制,增加调动种粮农民和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种粮抓粮积极性的规定,并明确有关农业保险的规定。

提请审议的草案二审稿提出,国家建立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投入机制,采取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加强粮食安全保障,完善粮食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加工、销售协同保障机制,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调动粮食生产者和地方人民政府保护耕地、种粮、做好粮食安全保障工作的积极性,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11月

埃菲社报道,2023年巴西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玉米出口国。此外,得益于其巨大潜力,巴西有条件最终取代美国。据巴西多家行业协会称,除非美国改变其出口政策以刺激出口,否则盈余不断增加的巴西有条件在未来多年继续保持世界最大玉米供应国的地位。根据农业部的数据,巴西在2022年至2023年收获期收获了创纪录的1.3亿吨玉米,比上个收获期(2021年至2022年)增长了14.88%;这使得巴西的出口量增加7.23%,达到5000多万吨。在美国,干旱导致玉米收成从3.8亿吨减少到3.4亿吨,迫使其出口减少到4100万吨。

巴西业内专家认为,美国的生产能力是巴西的三倍,因此美国随时可以重新成为最大的出口国。然而,要做到这一点,美国就必须改变政策,更加重视对外销售,因为美国也是最大的粮食消费国,并拥有实力雄厚的玉米乙醇产业。专家指出,从长远来看,巴西将稳居主要出口国地位,而这要归功于它在扩大生产方面的巨大潜力。据专家称,巴西的玉米种植面积以平均每年100万公顷的速度增长(到2023年将达到2200万公顷),而美国的种植面积在过去十年中一直保持在3000万到3500万公顷之间。

12月

12月11日,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3908.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我国粮食生产呈现出面积增加、单产增加、总产增加的突出亮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17.85亿亩,比上年增长0.5%。粮食单产每亩389.7公斤,比上年增长0.8%。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长1.3%。


资讯编辑:李红超 021-20690198
资讯监督:王涛 021-26090288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