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我的钢铁 > 农产品 农产品 > 市场资讯 > 聚焦 > 正文

国家推进种业振兴,十四五“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2月11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下称《规划》),为今后五年的“三农”工作指出明确目标。在推进种业振兴中,《规划》提到,要求“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关于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中央高度重视。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2021年7月,中央深改委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习总书记在主持会议时强调,“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随后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虽是农业大国,但与新大陆国家相比,资源禀赋处于明显的劣势,面对这样的内在约束和外部竞争,更应着力加强种业科技自主原始创新,实现种业科技的自立自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之所以中国要高度重视生物育种,在于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生物技术产业呈现加快发展的态势,生物技术的应用正在深刻改变全球农产品生产和贸易格局,“一个基因一个产业”已经成为现实。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称,世界种业已进入到“常规育种+生物技术+信息化”的育种“4.0时代”,正迎来以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发展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基因资源争夺日益激烈,世界各国和跨国公司加大力度开展基因功能及基因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发展新型生物育种技术,争夺知识产权。”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曹晓风说。

转基因技术是生物育种的重要方面,也是迄今为止全球发展速度最快、应用范围最广、产业影响最大的现代生物技术。在产业化应用方面,转基因作物自1996年首次商业化种植以来,全球种植面积由最初的2550万亩增加到28.6亿亩,作物种类已由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等4种扩展到马铃薯、苜蓿、茄子、甘蔗、苹果等32种。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黄季焜称,美国、巴西、阿根廷是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也是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最大的三个国家。美国生产的50%左右的转基因大豆和80%左右的转基因玉米都在美国国内消费使用,欧盟每年进口大量转基因大豆、玉米农产品,日本每年进口的大豆、玉米、油菜籽中转基因产品占比均在90%以上。

2021年,为解决草地贪夜蛾虫害和草害等重大问题,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了转基因大豆和玉米的产业化试点工作。参加试点的耐除草剂大豆和抗虫耐除草剂玉米均已获得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经过了近10年的食用安全和环境安全评价。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1月20日在发布会上称,试点转基因品种特性优良,节本增效优势明显。比如,转基因大豆除草效果在95%以上,可降低除草成本50%,增产12%。转基因玉米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可达95%,大幅减少了防虫成本。同时,转基因玉米籽粒中霉菌毒素的含量低,品质也好。

在转基因大豆和玉米的产业化试点之后,2021年12月末,农业农村部编制印发的《“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启动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有序推进转基因大豆产业化应用”。

当前,中国转基因育种的技术水平已经进入国际第二方阵的前列,初步形成了自主基因、自主技术、自主品种的创新格局,育种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了由跟踪国际先进水平到自主创新的跨越式转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说,我国已培育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作物新品种。国产抗虫棉市场份额达99%以上,转基因番木瓜在南部沿海省区产业化种植,有效遏制了环斑病毒对产业的毁灭性危害。

2019年、2020年,农业农村部相继批准了7个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和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的安全证书。此外,中国自主研发的耐除草剂大豆获准在阿根廷商业化种植,抗虫大豆、抗旱玉米、抗虫水稻、抗旱小麦、抗蓝耳病猪等已形成梯次储备。

来源:第一财经


资讯编辑:张敏(农产品) 0533-7026310
资讯监督:王涛 18953357515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