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我的钢铁 > 农产品 农产品 > 市场资讯 > 聚焦 > 正文

佳县红枣:“救命枣”再次唱响“东方红”

四月的榆林佳县,一条条沟接着一道道梁。大片黑褐的枣木与咆哮的黄河遥相呼应,正谱写唱响着一曲新时代的“东方红”。

  地处黄河沿岸的佳县是国家林业局认定的“中国枣乡”,泥河沟村千年古枣园内更是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历千年演变,佳县红枣早已深刻融入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之中。

  然而,近年来全国红枣产量供大于求,且佳县多年来气象灾害、病虫灾害频发。“枣价低、好枣少,卖枣的收入还不够付雇人摘枣的工钱,最后只能烂在地里。”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虎军坦言,农民心中曾经的“救命枣”正在面临转型发展的重大挑战。

  红枣离不开佳县,佳县也离不开红枣。佳县县政府党组成员刘宏斌表示,今年出台的《佳县发展红枣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将大力发挥红枣龙头企业,特别是加工型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向前延伸带动红枣生产基地农户发展,向后延伸通过物流和营销服务连接市场,促进红枣产业不断发展。

  佳县一方面在红枣种植上下功夫,在技术科研上再用力,另一方面则在加工销售上出实招,在品牌建设上求创新。县林业局副局长李阳说:“北部枣林次生区嫁接酸枣已经体现出一定效果,未来我们将通过发展林下种养殖复合经营、推广枣产品加工、举办‘红枣’主题文旅活动、推广红枣政策性保险等手段进一步振兴红枣产业。”

  通镇向阳湾村的“枣木香菇”就是佳县红枣产业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面对地瘠民贫的现实,村党支部书记贺建强决定就地取材,在高校科研团队的指导下,他利用枣树低改产生的枣木资源研发菌棒,现已培育出“枣木花菇”“枣木木耳”“枣木猴头菇”等几类产品。

  如今,该村共种植香菇10棚,年产干菇5万斤,所生产的菌棒还能满足周边村镇的种植需求。过去一年,向阳湾村村民人均收入1.6万元,贫困户人均分红3700元,原本沦为废料的枣木以另一种形式焕发了新生,昔日“烂包”的村子过上了好光景。

  种桃昔所传,种枣予所欲。在实为美果,论材又良木。如今,昔日的“救命枣”,正成为佳县百姓摆脱贫苦、走向振兴的“铁杆庄稼”。

  “以质优而代表着行业标准的佳县红枣,将依托日趋完善的产业链与供应链走入千家万户,在造福百姓的乡村振兴路上再次红火起来,成为新时代的佳县符号——红枣版‘东方红’。”佳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康东椋说。(仲经)

【来源:新华财经】


资讯编辑:王梦琪 0533-7026631
资讯监督:王涛 0533-7026866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