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我的钢铁 > 农产品 农产品 > 现货分析 > 热点分析 > 正文

Mysteel解读:中美博弈之大豆定价权将何去何从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的生活水平随之提高,中国人的食品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特别对肉禽蛋奶油的需求正在逐年提高。大豆作为重要的蛋白饲料原料和油脂原料,对中国的畜牧业和粮油产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中国近两年的大豆进口量都在一亿吨左右浮动,大约占世界大豆总贸易量的60%左右,但作为全世界最大进口国的中国却没有掌握国际大豆的定价权,所以当国际大豆价格产生巨大的波动时,过高的成本传导将对中国的养殖和粮油产业产生较大的经营风险。本文主要将从中美两国的货币金融,种植因素,产业链结构这三个方面讨论为何当前美国能掌握国际大豆的价格并思考未来大豆的定价趋势方向。

  从上个世纪50年代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到今天的石油美元,美国通过相继绑定黄金和石油使得美元成为用于全球贸易结算的“世界货币”。再加上近50年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的市场参与者逐渐达成了以美元进行贸易结算的共识,所以无论是进行原材料采购还是商品销售,只要是参与全球贸易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美元储备,否则就会导致汇率不稳定或者无法参与外贸交易等后果。从现在各国大量储备美金作为外汇储备和建立以美元为核心的SWIFT国际资金清算系统就不难看出美元在国际贸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另一方面,美国具有最完备的金融体系,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作为全球最成熟,流通性最好的期货交易市场之一,所产生的期货价格具备良好的“价格发现”功能。因此,国际上大部分的大豆贸易都是以CBOT加基差的形式进行报价,该期货价格目前作为国际大豆贸易的重要定价基准。

  虽然早期建立的先位优势使得美国牢牢控制着国际大豆价格的定价权,但是随着近几年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对大豆价格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高。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美联储通过一系列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向全球收取“铸币税”的行为引起很多贸易国家的不满,也动摇了美元作为结算货币的优势。根据美联储发布的官方数据,美国的资产负债表从2020年2月的4.17万亿美元增长到现在的8.95万亿美元,仅仅两年的时间却扩表了一倍还多。美国毫无节制的印钞就会形成全球性的通货膨胀,最终结果就是导致了储备美元的贸易国手中的外汇资金大幅贬值。为了抵制美国这种无良的行为,很多国家已经开始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贸易结算,例如一带一路中沿线的很多国家。关于金融衍生品方面,中国的大商所除了2号进口大豆期货的成交手数低于美国的芝商所,其它下游加工品的豆粕和豆油期货成交量均为世界第一的水平,同样可以作为商品贸易的重要的参考基准。由此可见,未来中国在货币金融领域对大豆定价权的争夺还是具有非常大潜力的。

  美国之所以能在大豆贸易中占有很大的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它自身也是产豆大国,美国在地理条件,种植技术和种植政策的支持上无疑是十分出色的。首先,大豆主要产区位于美国中部平原的五大湖周围和世界第四长的密西西比河沿岸,具备充足的水源和足够的日照,非常适合大豆的生长。而且该地区多为平原,适合工业化大型农械的使用,可实现现代化农业种植并大大提高人均种植效率。除了具备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美国的转基因种子技术也是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其中像拜耳(兼并美国种子巨头“孟山都”)这样的作物种子供应商每年花费销售资金的10%左右用于转基因种子的研发。转基因大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种植效率的提升上,其中包括单产量高,用肥料少,抗虫基因和耐受除草剂等特性上,不难看出这些优点大大提高了美国农民种植利润和减少了人力成本的投入。根据美国大豆协会ASA发布的2021年美国大豆数据,指出目前美豆的平均亩产产量为237.5公斤,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中国国产大豆平均的150公斤每亩。另外,美国这些年建立的种植扶持政策也在很大程度调动了当地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按照USDA发布的MarketFacilitationProgram的补贴标准,换算后平均每亩能补贴45元人民币,由于美国农户的人均种植面积大,所以每个美国农民都能得到一笔不小的补贴。

  反观中国,对于大豆种植的先天条件是要相对差于美国的。中国的地形多为山地丘陵,而且大部分农业模式都是小农经济为主,导致长江中下游平原存在土地碎片化的情况,不太适合现代化农用机械的使用,因此,适合现代化农业种植的中国大豆主产区就很容易被局限在中国东北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区。据USDA去年发布的数据,美国去年的大豆种植面积达到5.29亿亩,该总面积是中国大豆种植土地的4.2倍,而产量是1.21亿吨为中国大豆产量的7.4倍。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不同的国情导致的,我国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首要任务是保障水稻,小麦,玉米等主粮的生产,所以在19.18亿亩宝贵的耕地资源中可以分配到大豆种植的比例是十分有限的。另一方面,国产大豆在其品质上与进口大豆也是不同的,蛋白和油脂含量作为评估大豆经济价值最重要的两个指标决定了大豆的最终用途。据了解,国产大豆的蛋白含量平均在40%左右并高于美国大豆的34.4%,其食用营养价值要更高,适用于豆制品的生产。但在油脂含量上美国大豆的19.3%要略高于国产大豆的17%,用于榨油和饲料的性价比要更高。由此可见,目前国产的大豆主要还是用于食用,而榨油和饲料的缺口还是比较大的,这便导致了国内短期内还是难以摆脱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因此,近些年国家对油料作物的种植也是高度重视,农村农业部制定了《大豆振兴计划实施方案》文件,主要是为了实现国产大豆“两扩一提”生产目标,分别是扩大种植面积,扩大单产产量,提高一个点的蛋白和油脂含量的基本目标。该政策中提到今年会给予大豆生产者相关的补贴政策,目前预计2022年在主产区黑龙江省每亩大豆一般能获得200-300元的补贴,这个补贴力度可是远远超过了美国的。除了实现生产任务,中国也在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科技资源,其中影响力最大的一次就是2017年中国化工集团耗资430亿美元完成对瑞士先正达的收购,进一步整合了优势的农业化工和科技资源。综合各个方面来看,虽然国产大豆的产量增长在未来几年是可预见的,但缓慢的增速对于巨大的市场需求来说还仅仅是“杯水车薪”。

 

  理论上,大豆的现货价格都来自于该产业链各个环节中市场参与者对当期商品价值的认知,也就是说哪个国家的大豆贸易市场参与者越多,成交量越大就说明哪个国家对大豆的价格更有影响力。然而,美国既不是大豆的最大出口国,也不是大豆的最大进口国,可美国就是能掌握国际大豆的绝对话语权。导致这个结果的根本原因就是以美国企业为首的大粮商对于大豆贸易从采购,仓储,物流到深加工四个主要环节的控制,创造了极高的贸易壁垒和规模经济优势并使得其他国家的粮商很难与之抗衡。美国的大粮商一般会通过与当地大豆生产协会合作的模式给当地农民提供金融信贷和种植技术支持,并签订一系列的合作协议来高度绑定主产区的农业生产者。例如,作为四大粮商的Cargill就常年与巴西的巴伊亚洲农民和灌溉者协会(AIBA)合作,牢牢把握住了当地每年的大豆资源。美国的粮食巨头不仅能控制住大量的粮源,还建立了全球最大的运储系统,可以说是在大豆产业的每一步价值链都能赚取利润。ADM在财报中披露他们拥有和租赁超过1630辆拖车,2580多条驳船,28200多节火车车厢,并在全球的主产区和港口建立了170个大型仓储中心和码头仓库。不难看出,美国大型粮商在运输成本和资源调配效率上拥有很大程度的优势。本来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本国企业在大豆压榨和深加工下游产业链上应该是拥有较强的话语权。然而,在2003年8月左右,美国大豆市场传出消息说大豆库存将降至20年最低点,华尔街金融炒家把CBOT价格从540美分/蒲炒到1060美分/蒲的高价,市场恐慌直接导致了中国下游企业在高点疯狂采购了800多万吨大豆。之后就是美国农业部调高库存,华尔街交易员反手做空大豆,导致绝大多数中国油企和加工企业承担不了巨幅的亏损而破产出局。此次大豆加工业被美国成功狙击以后,大量美国粮企乘机以超低的价格收购或参股了中国大豆下游的很多优质企业,完成对大豆终端企业的布局。据不完全统计,国内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有64家被跨国企业控股或参股,占比高达中国植物油压榨产业的66%。美国通过的多年对大豆贸易的经营,基本上已经在大豆产业链形成了独占鳌头的领先格局,而且短期内其优势地位不会发生改变。

  中国虽然也有很多的农产品大型企业,事实上很少有像ABCD四大粮商这样注重从农场到终端完整产业链把控的企业,因此一旦参与国际贸易就会处于比较被动局面。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大豆压榨企业在采购,运输,仓储都得通过其他企业的参与,那么这个企业的风险和利润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不可控的。根据Mysteel的调研,中国2021年下半年到目前为止,油脂企业的大豆压榨利润一直都是处于亏损状态,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去年多变的国际环境造成的。其实中国的大豆企业从经营模式上是可以借鉴美国大型粮商的,这样可以增加对大豆现货贸易和加工的抗风险能力。中国的农业企业如果想要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就需要加强产业链战略纵深的布局,而不是盲目的增加产能来实现横向阔张。近十几年也有一些中国企业意识到了这一点,加强了对海外大豆供应及物流端的控制。鹏都农牧就是其中一家早期就对巴西产区大豆进行了投资的企业,通过获得稳定且低价的大豆供应使该企业的牛羊畜牧养殖和乳制品生产提供了很好的支撑作用。他们通过收购巴西两个大型农资销售平台Belagrícola和Fiagril实现与当地粮食生产者的高度绑定来获得稳定粮源,主要模式是在大豆种植期间向农户赊销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然后在大豆的收获期以约定价格向农户回收大豆来抵账的模式,这种模式即可以减少农户的资金压力又可以减少大豆价格波动的市场风险,可谓是实现了合作双赢。如果未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能参与到大豆各个环节的价值链中去,国际大豆的定价权就有可能向中国企业所倾斜。

  经过美国企业多年的经营和自身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短期内确实很难在国际大豆现货的定价权上动摇美国的影响力。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大豆的经济性,中国目前对进口大豆的对外依存度超过80%,这也引发了中国人对“齐纨鲁缟”这种现象担忧。因此中国也提高对大豆作物的重视,近几年国内的大豆产业也在货币金融,种植因素,产业链结构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除了积极推动大豆产业的发展,我们还应该加强对其它油料作物替代品的生产和种植,减少中国对国际大豆的依赖性。一旦对进口大豆的刚性需求减少,需方的议价能力就会逐步提高。按照这个推演趋势,中国未来对进口大豆定价的影响力就可能会不断提高。当大豆的价格和供应能变得相对稳定,就能助力中国的油脂和养殖企业得到持续繁荣的发展。


资讯编辑:齐昕磊 0533-7013890
资讯监督:王涛 0533-7026866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